您现在的位置:

转发校本部:关于征集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的通知

时间:2024-11-22    阅读数:361

各学院:

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人工智能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积极探索推广研究生教育教学新形态新模式。教育部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的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目标

面向高校征集并遴选一批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成效显著、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征集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一)学科专业智能化转型。运用人工智能常态化、智能化监测学位授权点运行状态,综合分析关联数据,提升学位授权点建设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支撑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赋能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以人工智能驱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传统学科转型升级,催生新的交叉学科。

(二)赋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人工智能+”交叉融合培养新模式,培养既懂人工智能又懂行业场景的复合型人才。利用AI技术制订“一生一策”、个性化、定制化的培养计划,探索基于机器学习构建个性化学习模式。应用科学大模型和智能实验设备等,高效开展实验设计、模拟仿真、结果采集与规律推演等,引导研究生积极适应科研方式变革,熟练应用新型科研工具,提升创新能力。

(三)新形态培养要素建设。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研究生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改革创新,更新课程形态,建设信息化、智能化课程。打造针对不同场景需求输出相应内容的数字教材、“人工智能+”教材等示范性新形态教材,研制支持伴随式评价功能的教材。加强案例开发全流程场景人工智能应用支持,创新案例教学工具,创建更具互动性和沉浸式的教学环境。

(四)提升导师指导效能。搭建智能化、个性化的导师专业发展平台,探索“导师指导能力画像”,支撑服务导师岗位选聘、考核评价、监督激励、个性化培训等。开发导师教学、科研智能助理,辅助导师进行教研备课、课堂管理、辅导答疑、作业管理、学情分析、科学研究等,促进教学创新,提升教学效果和科研效率。智能测算师生匹配程度,服务研究生与校内外导师、指导团队的良性匹配和科学调整,建立导学关系风险预警平台,及时识别预警风险。

(五)强化培养质量保障。运用学习管理系统、智能教室系统等,对学生多样化学习场景的学业表现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形成研究生立体成长档案。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评价报告,生成立体化的研究生能力画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学位论文创新性检查、创新能力评价和优秀学位论文识别等。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招生、培养、就业统筹联动。构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治理“数字驾驶舱”,训练研究生教育专用大模型,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六)其他。其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的场景。

二、申报条件与要求

(一)申报主体为学院或教学组织。

(二)案例应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和可推广性,能充分体现人工智能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要遵循人工智能相关使用规范,确保安全应用。

(三)申报案例应在实际运用中取得显著效果,并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

三、材料提交

各申报主体需填写《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申报书》(见附件,学院盖章word版、PDF版),提交详细的案例描述、实施效果证明和推广计划等相关附件材料(word版、PDF版),并录制4分钟以内案例展示视频(仅限MP4格式,大小不超过200MB)。申报负责人于11月26日16:00前将所有申报材料发送至邮箱yfwang@hit.edu.cn,邮件命名:人工智能赋能案例+负责人姓名。

如有其他疑问可咨询研究生处王一帆,电话:0631-5687411。

研究生处

2024年11月22日

申报书.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