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202名研究生同上第一堂课

时间:2012-12-12    阅读数:68

“研究生是人生中基础积累到一定水平、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的阶段,是最具有创造力的阶段。但也容易盲目、浮躁、幻想。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才能成就事业。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才能发挥出创造力。”829日上午,我校2012200余名硕士研究生及新评硕士生导师在G楼学术报告厅,共同聆听了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曲延滨教授关于如何度过研究生生活的专题报告。

“研究生阶段还是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扩大知识面。与本科阶段相比,研究生阶段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学习变为研究,从吸收消化转为探索创新,通过分析研究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对于师生关系,曲延滨形象地描述为“教练员”与“运动员”,“刘翔的教练可能永远也跑不过刘翔”。导师的责任是确定研究方向,指出研究方法,并对学生言传身教科学品质和精神。师生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二者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可以通过面谈、网络、邮件、报告等方式加强交流。

曲延滨教授详细介绍了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和要求。在23年的培养时间内,学生首先要树立远大理想,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价值取向,同时还要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务实、团结合作、勤奋不息的工作作风。课题选择要考虑前瞻性和实用性,由导师根据学生特点、近期研究内容和长远规划等确定。他详细介绍了开题和中期检查以及论文答辩的时间和具体要求,特别强调要正确对待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需要攻关的环节,利用这一难得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创新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曲延滨教授用“学前(模仿)―小学(启蒙)―中学(奠基)―大学(建构)―硕士(成型)―博士(创新)”这样的路径描述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本科生要求掌握和理解问题;硕士研究生要理解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博士研究生是解决和发现问题,才会有创新成果。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初步形成定向的专业发展能力”,因此成为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发现和革新叫创新。创新的动力来自对生活、对社会、对人民、对事业和对祖国的热爱,创新的新意源自破除陈规的意识、大胆探索的精神、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寻求假设的想象,而创新的能力则来自理解问题、评价问题、分析问题、调动知识等各方面的科学能力。”

“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曲延滨教授最后强调要培育严肃、严格、严密的学风,培养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做一名合格的高水平的科研工作者。

入学教育由研究生处方汉南老师主持,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主任张运所应邀为同学们做一场关于保密教育的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