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威海校区2020年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师从陈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激光增材制造零件的激光冲击强化。研一期间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曾获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2次;以第一作者或学生第一作者身份累计发表SCI或EI检索的学术论文3篇。目前,已获得推荐攻博资格,将继续在哈工大攻读博士学位。
圆梦工大,勤学苦练
席鑫于2015年9月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初入大学校园,他对憧憬多年的哈工大生活充满了期待,上课认真听讲、学生工作积极尝试,但结果却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理想。大班授课的低存在感、各类学生组织面试的失利都让他备受打击。然而,挫折并没打败他,他深知身处汇聚全国各地优秀学子的工大,人人都很优秀,只有勤学苦练、改变自己才能出类拔萃。很快,他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鼓励自己去多登台、多参加面试、多向老师请教问题,胆子大了,困难也就小了。终于,他成功加入了自己大学生涯的第一个社团组织——校史讲解团。随着自信心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改善,他成功度过了大学的适应期,整个人也变得勇敢了。在接下来的四年大学生活中,他不断进步,通过自己的努力担起了材料学院科技创新协会的负责人;坚持每周都参加志愿活动;坚持定期组织户外篮球活动;坚持不断向党组织靠近。不经一翻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终于,大学期间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并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人民奖学金,曾获哈工大优秀团干部、哈工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也在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中斩获三等奖;最终获得了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缘续工大,奋发图强
他始终将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铭记于心,出于对材料学科的热爱和对威海校区的深厚感情,席鑫在获得保研资格后毅然选择留在本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繁忙的学习任务是研一独有的特色,这期间席鑫不忘初心,像在本科阶段一样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参与课堂演讲、积极完成课后作业,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自己的学习和科研生活,他深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道理,必须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他会因为抽象复杂的数学分析感到苦恼,也会在周末闲暇时间约一场友谊篮球,放松自己,锻炼身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研一结束时,他的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并获评2020年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席鑫所在的课题组是一个年轻且充满活力的课题组,“激光增材制造”是他入组后接触的第一个科研名词,在兴趣驱动下,他很快就对该方向的研究有了初步了解,并围绕该方向在本科期间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激光冲击”是他在硕士期间导师陈波副教授带给他的第一个工程名词,这是一种全新的金属表面强化方法,很快引起他的兴趣。他发现激光增材制造带来的零件表面缺陷问题和残余应力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法,这燃起了他在激光冲击强化激光增材制造成形件方向的科研热情,该研究需要对两种激光加工技术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幸好本科和硕士的基础让他可以直接深入了解激光增材制造的独特魅力,与导师沟通后,他的硕士课题锁定该方向。这两个名词是他科研之路的开始,也是他提高攻坚克难本领的开始。
志存高远,乘风破浪
唯有奋斗,才可成就梦想。在明确研究方向后,他把大部分课余时间投入到硕士课题研究的深入完善中,大量阅读文献、规划和完善自己的实验。为了加快实验进度,经常在实验室工作到很晚;为了验证实验结果,凌晨做分析测试也是常有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不可预测的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微观特征的神秘面纱迟迟不能揭开。重重障碍虽减缓了他前进的步伐,但没有扑灭他寻求真理的执着,在学期末,他终于有了第一份SCI小论文的完整数据。他深知英文论文需要良好的写作能力,为了缩小这段距离,他学习相关软件处理数据,学习专业词汇的学术表达,他的第一篇小论文在导师的帮助下修改了7次,从写作到投稿历时2个月,最终被顺利接收,这是他的第一篇SCI论文,是对他努力付出的肯定。一年的硕士生活虽然忙碌,但心很踏实,虽有过挫折泪水,但更多的是喜悦,付出与收获总是成正比的,最终他的3篇SCI均被顺利接收。
志当存高远,人生贵追求,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追求。身为一名哈工大人席鑫始终坚守哈工大规格,秉承哈工大精神,展望未来,他希望能像老一辈哈工大人一样,以科技强国、科技报国,做对国家、社会和人民有用的人,他想要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为国家重点研究领域贡献力量。在哈工大2020年推荐攻博遴选中,席鑫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推荐攻博资格,将留在哈工大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清楚自己选择的路不会一帆风顺,但他会永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纵有重重难关,也要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图/文 席鑫、李洪斌)